欢迎您来到 庐山人文纪念园官方网站!
园区展示
新闻列表
联系我们

庐山人文纪念园

服务热线:0792-2628444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白鹿镇交通村

孝道文化

母亲的“暖衣工程”

孩提时,每到入秋,母亲就紧锣密鼓地实施她的“暖衣工程”。之所以称之为“工程”,因为它包含内容繁杂庞浩。母亲要把我们姐弟三人还包括父亲从头到脚“包装”起来,编织不同的帽子、手套和围巾,按我们的身高和体型,量身打毛衣毛裤,还要做过冬的保暖鞋。

事实上,母亲平常就已经开始做毛衣活。她手巧,又肯学习,常与邻家老嫂子和大妈们交流各种针法,预测来年在孩子们流行的毛衣式样,编织针始终不离手。隔一阵就有一件“佳作”问世,给家里成员带来惊喜。在这其中,就数姐姐最麻烦也最“挑剔”。她一会儿嫌毛线的颜色不靓丽,一会儿又觉得毛衣要打成高领更好看,要不就要在毛衣上织上花呀朵呀或小动物的图案,穿出去就是比拼着妈妈的手艺。我和弟弟以及父亲则不讲究,顶多只要求毛衣毛裤换个颜色,以证明是新打的。今年是银灰色,显得青春活泼,明年改成的绛红色也能体现出沉稳。再配上母亲编织的围巾、手套、形态各异的帽子和棉鞋,这就齐了。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身着“全副武装”的冬装既精神,又能严严实实地抵御着逼人的寒气。

那些年物质匮乏,商场里根本买不到现成的冬装。羽绒衣、防寒服见都没见过。听说省城的大商场有皮衣卖,但标价让人咂舌,一般人家不敢问津。上海产的羊毛衫轻便保暖、式样和花色很是吸引眼球,可供货有限,一件动辄要七八十元,即使我们吵要,母亲总是“敬而远之”,不舍得买。于是,逛毛线柜成了她的最爱,自己编织毛衣的成本要低得多。买了新毛线,再把往年拆下的旧毛线掺杂其间,就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旧毛线还能编织成手套、帽子、围巾和室内穿的拖鞋。总之,在母亲眼里,每一根旧毛线都能派上合适的用途,实现了循环利用。在家里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她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母亲的“暖衣工程”里还有一项十分繁杂的活,就是给我们做棉鞋。县城的商场里好像没有棉鞋卖,几乎每个家庭都是靠主妇自己做。母亲为此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她跟着熟悉的“能人”学着做棉鞋,从放鞋样,纳鞋底,上浆,镶入棉花到选择鞋面,请人一步一步悉心指导。那一年,她做的棉鞋看上去有模有样,实用保暖。给姐姐做的棉鞋是红色灯芯绒鞋面,鞋头缀着小花,漂亮至极,让小姐姐爱不释手。天还不怎么冷,她就迫不及待地穿到学校去显摆。我们父子几个的棉鞋则是镜面色的,摸上去柔软舒坦,穿上脚顿觉得暖融融。在整个寒冬,我们很珍惜母亲的劳动成果,所有穿的冬衣和配件十分爱惜,尽量做到少损坏。每次看到我们穿戴齐全,暖暖和和、意气风发地出门,母亲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来,母亲老了,眼力退化,双手僵硬,再实施“暖衣工程”力不从心。况且现在市面上啥衣物都买得到,既防寒又洒脱的皮衣等已不是“奢侈品”。尽管如此,我们仍十分怀念母亲做的过冬衣物,朴实耐穿,简洁暖和,因为它们蕴含着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意和温馨。



上一条:孝道征文:《婆婆的爱越分越多》
下一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