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庐山人文纪念园官方网站!
园区展示
新闻列表
联系我们

庐山人文纪念园

服务热线:0792-2628444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白鹿镇交通村

园区动态

孝道文化节,我们一起慎终追远

孝道文化节,我们一起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慎终”意味晚辈、后生对逝者的敬重,“追远”意味人对自我生命和价值的敬重,可见,“慎终追远”体现了“孝道”理念下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情结和生命敬畏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深具“追根溯源”情怀。任何文化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的演进形态。当人们构架和刻画现代文化时,自然要体思勘悟自己的历史文化,在“追根溯源”的历史情怀中考察个体生命和群体文化生命的智慧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认祖归宗”意识。“认祖归宗”成为中国人生命存在和生产生活的自然选择,是中华民族文化演进和价值重构的首要法则,它是基于中华文化传承而展现的“文化认同”,是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民族和国家共同历史命运与文化精髓的集体记忆。

     “慎终追远”既是对人自然生命的敬畏和敬重,还是对人精神生命的传承与接续,诚如《论语·学而》所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衡量“孝”道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当父亲在的时候,要观察儿子的志向;当父亲不在了,要观察儿子的行为,若儿子对父亲之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可说做到了“孝”。“孝”不是对父辈精神的无原则坚持和固守,而是对先人合理性价值和精神诉求的传承。孝道原则应用于家庭伦理固然如此,应用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同样如此。文化的演进历程客观地遵循着“子承父志”的理念,将作为民族与国家历史文化集体记忆中的思想精华和文化基因实现现代转生,才会创构出适合本民族个性、蕴含本民族自我主体性的“现代文化”。“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是“子承父志”理念在文化建设上的真切体现,是中国人不忘前贤远祖、勇于开拓创新理念的明白昭示!


     中元,就是一个适合慎终追远的节日,它显露出的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名篇《西湖七月半》曾这样写到:“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可见,中元节在古时候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很强娱乐性的节日。

     人生百善孝为先,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生活的自省,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如今的中元节虽与古时有很大的不同,但中华文化的精髓仍然需要要传承。中元这天,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于世人来说,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与儿女的爱是为了离别。因为子女一天天茁长成长,终将与之离别。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报恩,不可以拖延。

     愿这世间的孤魂,得到安渡。愿已故的亲人,得以重逢。

什么是离别?在人的一生中,生死即是离别。什么是重逢?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人生就是由无数次的离别,与不断的相逢构成。

     中元,请你来到孝道文化节,在朗朗的经咏声中,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世间所有的离别,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重聚。



上一条:《被汗水浸染的工装》
下一条:庐山人文纪念园&庐山市殡仪馆宣传片